11歲腦癱患兒獲保障:鎮江長護險不僅送來補助,還有更多面對困難的勇氣
金山網訊 “長護險不僅給了孩子一份補助,更給了我們這個家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日前,鎮江市長護險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走進潤州區和平路街道一戶人家。在為11歲腦癱兒童小豪完成回訪工作后,孩子的爺爺奶奶眼含熱淚,用質樸的語言表達著感謝。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在這個家庭最無助時,給予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孫子確診腦癱,爺爺奶奶扛起照護重任
2014年,小豪的出生為這個家庭帶來了幸福的笑聲。然而好景不長,“先天性腦癱”的一紙診斷,無情地改寫了孩子的成長軌跡。11年來,小豪的世界一直被局限在一張小小的床上,連最簡單的翻身、坐起都需要幫助,而孩子的父母離異,父親外出打工,照顧重擔完全落在了爺爺奶奶肩上。
“這些年,我們沒睡過一個整覺,每隔一小時就要起來看看孩子。”說話時,小豪的奶奶俯下身,輕柔地為他擦拭著小臉。
屋子里,這些年小豪的就診病歷堆放在桌角,茶幾上擺放著各種藥物,掛于墻面的日歷上標注著不同醫院和復診日期。就這樣年復一年,兩位老人悉心照護著孫子的生活。
長護服務上門,如明媚陽光照進困境家庭
畢竟爺爺奶奶已經60多歲,對孩子的搬動、洗浴等日常照護漸漸力不從心。
就在一家人幾乎陷入絕境時,今年7月1日,市醫保局推出惠民政策——將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全部納入長護險保障范圍。這意味著,像小豪這樣的特殊群體也被納入了保障網。
政策出臺后,醫保部門聯合長護險服務中心迅速組建了 “長護惠民”服務先鋒隊,深入全市基層村鎮、社區開展駐點宣傳,對疑似重度失能人員開展上門排查。
“7月中旬,我們在社區摸排時了解到小豪家的情況,第一時間就派人上門。”長護險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小張回憶起兩位老人照顧孩子的場景,至今都覺得心疼。
在幫助老人完成申報材料后,評估機構工作人員很快就上門為小豪進行了失能等級評估。
經過專業評估和社會公示,小豪符合長護險待遇享受條件,爺爺奶奶暫為他選擇了“親情護理服務補助”待遇。“別小看這每天10元錢的補助,小豪每天都要用尿不濕,每個月需要吃藥,這些錢多少可以補貼這些開銷。”小豪的爺爺說,“最關鍵的是,我們也可以同時選擇長護險的照護服務,這讓我們老兩口心里有了底。”
回訪暖人心田,政策溫度持續傳遞
8月中旬以來,長護險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多次上門回訪,不僅詳細了解補助金使用情況,還特意帶來護理機構專家,指導爺爺奶奶如何更好地為小豪進行日常護理和康復訓練。
小豪一家的故事只是鎮江市長護險政策惠及眾多失能人員家庭的一個縮影。2024年1月1日,鎮江市在長護險制度覆蓋所有職工醫保參保人員的基礎上,推開揚中市居民醫保參保人員長護險試點,試點期間統計數據顯示,未成年居民重度失能比例占居民醫保重度失能總量的3.22%。
“逐步擴大我市長護險制度覆蓋范圍,是今年醫保部門承辦的鎮江市民生實事項目。自7月長護險政策擴圍以來,全市已有2500余名重度失能居民醫保參保人員享受到長護險待遇,其中也有像小豪這樣的未成年人。”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醫保部門將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從保障范圍擴圍到上門代辦服務,從精準評估認定到專業護理、常態化回訪,讓長護險真正為困難家庭撐起“守護傘”,惠及更多有需要的群眾。(通訊員 鄭一云 賈米蘭 記者 張明)
責任編輯:張明